工作之后常常感觉没有时间读书,但令我欣慰的是,这段时间坚持每天至少读半个小时,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居然读完了厚厚一本《亚洲史(第四版)》。
我似乎对历史没什么天赋。上学的时候,历史课本是不错的课外读物,但是读完就忘,一点印象也没有,考试抄都抄不及格。在历史方面最有自信的两处,一段是先秦,一段是三国。对先秦历史的兴趣源于小时候一套《先秦小故事丛书》,我至今还记得那套书中很多情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伍子胥……这些名字,都是在这套书上第一次看到的;另外一段则是三国,这当然主要是因为读过很多次的《三国演义》,当然,后来上大学之后,更颇受形形色色的三国游戏的影响。
看到这本《亚洲史》纯属偶然,但一翻开就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我相信,如果不是兴趣使然,我也不会每天一回家都捧起来看的。
作者是一位美国的中国历史专家,他从西方人的角度出发,对亚洲,至少对中国的很多看法,在我看来是很贴切的,因为他批评的中国人的很多问题,在我身上都有所体现。
当然,对我这样的历史白痴来说,书里的内容处处都是新鲜的,基本上整个亚洲史,除了中国部分之外,我都是第一次读到。作者批评中国人过分强烈的自尊心,在我看来也是如此。我从小就被教育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等等培养民族自豪感的东西。但是长大之后发掘,印度、埃及、希腊,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曾有着悠久而伟大的文明,即使不比中国发达,至少不相伯仲。
读书的时候,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作者更像是在写一部史诗般的鸿篇巨著,而不是一部教科书。描写精彩纷呈,生动有趣,不时还附上一段诗文,让读者感觉不到丝毫枯燥。
带动读者情绪的,还有许多作者关于历史的遐想。比如说,作者谈到汉朝和罗马帝国的时候,从一些史料中找到双方军队曾经在中亚相遇的证据,就展开想象,如果当时两个全世界最强大的文明有所接触,不知道能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又比如,谈到宋朝的科技发展的萌芽时,作者不无遗憾的猜测,倘若不是因为蒙古人的入侵,中国在宋朝时期会不会爆发一场工业革命。历史已成定局,但我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对历史的遐想,而作者将自己的这种遐想写了下来,很容易产生共鸣。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中国和印度为中心重点描写,而其中中国占的笔墨更多一些。 我想这除了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之外,也和作者是研究中国的学者有关。但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的描述和比较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相似和不同。宗教和民族在印度引起的巨大纷争,造成长期的分裂,在这一点上,作者又以欧洲为例来做比较,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中国是不存在的,而欧洲的情况则与印度比较相似。作者也谈到中国人渴望统一的历史渊源,作者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建立一个帝国都是相当困难的。中国人之所以渴望统一,是因为在历史上中国人不止一次重建了他们的帝国。所以他们认为统一是常态而分裂不是。
对历史的看法没有觉得的中立,这本书也毫不例外,但庆幸的是,作为一个对中国和亚洲了解颇深的学者,作者的观点不同于很多西方人,因此是我基本上能赞同和接受的。作者严厉的抨击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在亚洲的野蛮行为,“没有人会对他们的衰落感到遗憾”;作者批判了在亚洲普遍的妇女地位低下问题,但同时肯定了东南亚的例外;作者赞扬日本善于学习新知识和团结一致的精神,但对他们的军国主义和在朝鲜和中国犯下的罪行强烈谴责;作者肯定西方人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亚洲发展的事实,但对西方人的伪善和白人的自视高人一等进行嘲弄,对白人打着拯救灵魂的口号为非作歹的矛盾行径尖刻批评……
历史的长河中,自然有历史人物的起伏涨落,这本书中自然也提到很多历史人物,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莫卧儿帝国的巴伯尔,阿克巴,贾汗季,沙贾汗,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明治天皇,再到甘地,尼赫鲁,毛泽东,胡志明等伟大的历史人物都有明快清晰的描述和评价,作者还特别指出了武则天和东南亚几位女统治者。但作者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王侯将相上,或许是因为我个人的偏好,他对文化名人的描述更加引人入胜。孔孟,老庄,李杜,苏轼,欧阳修……我所喜欢的中国文化名人几乎都有提及。关于李白的结局作者引用了很美好的传说,用到一个我很欣赏的句式,事实上作者在书中很多地方都用了这样的句式:”一个肯定不真实但很感人的传说是:”,明知道不真实,但仅仅因为感人就写下来到历史中,足以见作者感性的一面,而这一面表现的恰到好处,我很欣赏。
因为看到的是最新版,作者在书中加入了一些近期发生的但注定将写入历史的事件,有尼泊尔王室惨案,当然还有911事件。作为一本历史书的结尾,作者对当代亚洲的发展势头表示肯定,但同时也尖锐的指出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读来汗颜不已。
***************************************************************************
本来想正正经经写篇书评的,再三叮嘱自己一定不要太随性。但一落笔就控制不住。乱七八糟写出来,到更像是对印象深刻的片段的摘要了。叹息一声,暂且搁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