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eizy (汀上白沙), 信区: Auto14
标 题: 重翻三国的几点感受
发信站: 自在心语 BBS 站 (Wed Mar 22 11:50:13 2006), 站内
最近手头没有什么书可读,便又拿起三国看看。
三国真是越看越有意思,每次从中都有新的发现。
1.草船借箭原来不是诸葛孔明首创的。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中写到“坚令诸军不可轻动,只伏于船中,来往诱之。一连三日,船数十次傍岸。黄祖军只顾放箭,箭已放尽,坚却拔船上所得之箭,约十数万。当日正值顺风,坚令军士一齐放箭,岸上支吾不住,只得退走。”诸葛孔明之计策,与孙坚一般无二,但作者的描写就太有差别了。对孙坚就一笔带过,对诸葛孔明就大肆渲染。再加上从小《草船借箭》就被选入语文课本,所以弄的我一直只知诸葛亮有此妙计,而不知道前人已用过了。
2.读到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时,有这样一段“云长从城上谓之(张辽)曰:‘公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这句话原本没有什么特别,但我读的时候回味了一下,觉得如果换成白话文就是这样的“你长得这么帅,为什么要当坏人啊。”不仅哑然,长的仪表非俗就不能当坏人了么。不过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张辽听了这话应该很受用才对,长的帅就不能做坏人,是那时候的逻辑吗?疑惑中……
3.越是读吕布就越觉得可爱。此番读的时候,觉得吕布和项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万夫莫敌,同样儿女情长,同样重小义而轻大义,同样忠奸莫辨听信谗言。我觉得吕布并不是一个暴虐之人,他很重感情,三番两次放过刘备及其家小,便能说明这一点。吕布的反复无常很难令人接受,事实上,我觉得这仅仅是因为他不甘屈居人下。吕布和项羽同样是大将之才,但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项羽是比较幸运的,因此还能有机会做一次西楚霸王,过一把瘾,而吕布则早早就退出了三国的舞台。
4.关于吕布之死。吕布一直认为和刘备有私交,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最终死在了刘备手上。“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其实吕布本身是一匹良马,但无论丁原还是董卓都没有资格驾驭他。曹操是有这个资格的,而且曹操经过一番努力,在白门楼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降伏吕布这匹良马了。而且曹操如此爱才之人,应该不是没有想过要留为己用。但刘备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就让曹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曹操可曾想过,刘备是肯为自
己出谋划策的人么?作者接下来的两句诗说得好:“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如果吕布真有如此危害,以刘备之心机,为什么不劝曹操留下,养虎为患呢?
呵呵,暂时还只看到这里,有别的想法,再继续拿出来写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