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热上尉的一生,和同时代所有的军人大致相似,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还不如大部分同时代的同僚们过得好。他和他们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某个夜晚,鲁热 上尉在革命的热忱与激情下,写出了他一生中可能唯一的一首歌。这首歌并未在他的生前给他的声誉或者生活带来任何改善。然而在他死后,凭着这首歌的影响,鲁 热上尉被葬于法国荣军院,与拿破仑一世的墓葬在一起。因为鲁热上尉一生中这唯一的一首作品,叫《马赛曲》。
这是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讲给我们的一段历史。当然,在他这本小册子中,并不是都写得像鲁热这样比较冷门的星辰,在人类历史天空的漫天繁星中,他 看似随意地采撷了几颗,讲述给我们,这本书中,他提到的其他几个人,还有歌德、拿破仑(或者说主要是在讲格鲁希)、列宁、尼采、亨德尔、默罕穆德二世、斯 科特、巴尔沃亚、苏特尔(在另外的版本中,好像不太一样,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不过,作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作者并没有试图把每个人的生平详细介绍给我们——如果要讲,恐怕每个人都是一本鸿篇巨著——而是截取了每个人生命中非常短, 但是又至关重要的一小段,像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亨德尔在江郎才尽的情况下,通过一首诗找到灵感,在某一刻写出了《弥赛亚》以及之后一连串惊世绝伦的作品; 才能平庸的格鲁希在最关键的一分钟恪守成规贻误战机,导致拿破仑兵败,欧洲历史从此改写;在法律上,加利福尼亚实际上是苏特尔的私产,而他到死都无法得到 应有的公平;74岁的歌德,爱上19岁的少女,失败的求婚却意外地开启了他第二段创作高峰,才留下《浮士德》这样的作品……
每一段故事,如果不是真实发生,读到这些匪夷所思的逆转,简直要骂作者是没有底线的胡编乱造,然而,所有故事都是历史看似无意却又精妙无比的安排,作者充 当的,只是讲故事讲得精彩的说书人。想起13年捧下奥斯卡的《逃离德黑兰》,如果是原创剧本,这样脑洞大开的剧情不知道会被多少人抨击——美国外交官怎么 可能被一个国家当做人质围困半年?中情局怎么可能假装成剧组救人?还能救出来?这种比《Mission Impossible》还Impossible的剧情,偏偏就是让人无从反驳的史实。不由觉得,历史才是最好的导演,没有彩排,没有NG,一切都那么精 妙,胜过所有编排。
在 《聆听音乐》公开课上,莱特教授有次随意弹了一段莫扎特,然后说,这样看似随意自由的音符,可能是莫扎特某天灵光乍现想出来的,然而,他如今已经年逾耳 顺,在他这一生中,却从未有过这样灵光乍现的瞬间。一时间落寞而凄凉。的确,历史这部长剧,实在是角色太多,剧情复杂。终其一生,大部分人都只能默默无闻 做个龙套。可是,会不会有那么一刻,芸芸众生中的你我,会像鲁热上尉一样,被命运大导演看中,做哪怕一刻的主角呢。在疲惫的生活中,你是否,还有着这样的 英雄梦想呢?
“ 精神点,临时演员也是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