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在看到拉普拉斯写的《天体力学》之后问道,在你的这本描述宇宙体系的大作中,上帝处于什么位置,拉普拉斯回答说:“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那一刻,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科学的自信正在欧洲世界弥漫扩散,科学家们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用科学予以诠释,所有应当解决的问题都已经解决,或者正在解决中,人类的前途从此一片光明。我们多么希望,拉普拉斯这句谦逊的豪言壮语可以成真。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上帝对整个宇宙的作用,难道仅仅是在最初的时刻用小拇指轻轻推动了一下吗?又或者,他连小拇指都没有伸过。
这本《上帝掷骰子吗》立足于科学的一个分支——量子物理学,从光学入手,通过叙述量子物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进程,用小说般的轻松和引人入胜描述了科学家们在追寻我们的宇宙运行规律的艰辛历程。
这本书是我所见过的最通俗的科普读本,它远比霍金那本《时间简史》要好懂的多,虽然是在描写物理学中最复杂的理论之一,然而作者用的数学知识没有超出中学范围,当然如果读者有大学数学的基础,读起来可能更轻松一些;而即使只有小学数学水平的读者,我相信只要肯用点心思考,理解书中的所有内容也没有问题;当然,如果你是位对数学完全绝缘的读者,那么,“让数学见鬼去吧”,跳过书中所有的公式与数学符号,你一样可以感受到本书浓厚的科学气息、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风趣幽默的语言。
对完全不明白所谓量子力学为何物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本绝佳的普及本,它会如同爱丽丝梦游奇境那样把你带入一个充满魔力的全新的世界中,那里有各种各样富有个性的人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故事。更神奇的是,这个世界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你从来没有注意过。而对那些已经相当了解量子力学的读者而言,本书中浅显易懂理论和比喻对你而言显然有些太“小儿科”了,但是,跟着作者的笔触去回顾一下量子力学的发展史,从一种完全不同于教科书的角度看看科学研究道路的坎坷与崎岖,回味或许已经被你淡忘的科学精神,也是件不错的事情吧。更何况,书中夹杂着的名人佚事、科学公案之类的内容,也可以让这些科学家的名字从枯燥的文字中脱离出来,让你看看那些不同寻常的人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或许,它还可以启迪你的思维模式也未可知。
或许,对有些人来说,听到“量子物理”这几个字就打退堂鼓,而我上面的说明也丝毫没能减轻这种对科学的敬而远之的态度的话,那他们很可能要和这本书失之交臂了。不过,出于个人意愿,我还是希望再挽留一下看看,毕竟,这是近几年来我读过的书中最接近小说的一本科普读物了。上一次读到类似的书,应该是法布尔的《昆虫记》,当然,那本书中没有任何物理知识。
我倒不是想把这本书与《昆虫记》并列而谈,名著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而本书的一些先天不足,似乎也决定了他的地位最终也不会上升到一流的读物中去。本书是根据作者在网络上一些连载的帖子收集整理而成的,网络语言的轻松诙谐固然可以让读者更轻松一些,但缺乏斟酌、用语单调、系统性差这样的缺点也是其无法避免的,所以,虽然本书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好评,但如果作者真的有决心让它流传下去的话,在语言上首先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另外一点,在追寻这些科学家的足迹时,作者最初把握的非常到位,从情节安排到人物描写,再到理论讲述,即精巧又富有文采,深入浅出的将量子物理史上关于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的几次“大决战”描写的精彩纷呈。然而,在叙述最近的一些情况时,作者就多少显得有些语无伦次了,当然这不能完全归罪于作者,他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前的战争,都已经尘埃落定,吟游诗人所作的,只是整理前人的诗稿,而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成败还需要时间来决定,而书写,也需要一只如椽大笔,本书的作者,则只能为记载这件史事做一些添砖加瓦的工作,他尽可能的把当前战场上各方势力逐一交待,人择原理,平行宇宙,贝尔不等式……,再加上一些他所能搜集到的最新的情报,而结果究竟会怎么样,上帝是像波尔描写的那样是通过掷骰子决定我们的宇宙运行方式,还是像爱因斯坦所说的从来不掷骰子,又或者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我们存在于无数个并行不悖的平行宇宙中?还需要那些追逐上帝足迹的人们继续发掘,我们则只能拭目以待。
本想对这本书作一个总结,却不由自主地想到书中描写玻尔中学时笨拙的口齿和惨不忍睹的作文,他在一篇描写金属的作文总结(Conclusion)的地方,无奈的写到,In conclusion, I would like to mention uranium(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铀)。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哲学家,同时还引导了不计其数的科学家在追逐上帝足迹的路上前行。那么,还是用一段引用来结尾吧:
“我们似乎听到在遥远的天国,他和玻尔仍在重复那段经典的对白:
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