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郎咸平是个嚣张的小老头子,听说而已,之前没有听过他的课,也没有读过他的作品。我个人一向认为谦逊是种难得的美德,所以对于飞扬跋扈者一般都敬而远之,不是说性格有优劣之分,纯粹是个人口味问题。
在豆瓣推荐的列表里看到的这本《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激起了几分好奇心:一是这个老头子究竟凭什么这么嚣张;二是人民大众关注的这些热点问题,我们的看法,究竟和经济学家们有什么不同;三是虽然咱是草民一个,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策提不出什么良好建议,但那些有机会让政府关注的“大人物”们,究竟能提出些什么建议来解决迫在眉睫的一些问题,稍稍改善一些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呢。
这本书是根据电视节目整理的,我想因为是观众群的缘故,选材的确都是当下或稍前最热点的问题,讲解也非常口语化,深入浅出,容易理解,豆瓣上的简介是这样开始的:“物价高涨为何工资不涨?人民币升值了为何钱却不值钱了?房价为何比“猪坚强”?股市为何“跌跌不休”?大学为何毕业即失业?政府和公司该如何应对当前危机?— 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翻开目录,这本书涉及到房地产、股市、金融大鳄、次级债、人民币升值、美国大选、大学生就业、赴港求学各个方面,的确都是我们最渴望了解真相的热点,我就是因为看到目录才决定买回家一阅的。可是,经济学家都说自己能揭示问题的本质,藉此来吸引眼球,对这一点可以不用过于较真,即使人家揭示的不是真相,至少他们掌握的知识与信息更多一些,就算我们对真理是盲人摸象,谁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至少从他们的言语里,可以更多的了解一些“象”的轮廓。
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读完全书,近来这样的读书速度是绝无仅有的,内容很通俗、很精彩,而且言之有物。大概小结了一下,在这本书中,郎咸平最得意的一点,应该是他提出的“二元论”,即中国经济并不是简单的过热或过冷,而是过冷与过热并存,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极有可能起不到打击过热行业却导致过冷行业更冷的现象。同时,我非常支持的是郎咸平在书中强调“责任感”的说法,现在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丢掉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郎咸平提到的责任感,可是,有些丢掉的东西,要重新捡回来,我们需要付出数倍的代价,像郎咸平这样的强调,诚然让人感动,但也是杯水车薪,重塑中国人精神,漫漫长路,任重道远。郎咸平的理论中另一个重要部分则是强调法制,不是简单的建设法律条文,而是扎扎实实进行法律体制建设,他强调市场需要在制度与法律的监管下,才能正常发挥作用。虽然总体来说本书浅显易懂,但还是讲的比较透彻,作者思路清晰,思想和理念也蕴含在其中。
可惜的是,郎咸平仍然是印象中那个嚣张的小老头子,他时不时批评中央政府、批评决策者狗屁不通还乱制定政策。或许他说的有部分道理,但我想他也是在纸上谈兵,实际问题往往是高度综合的,处于在野地位的郎咸平,当然可以迎合人民需求,针砭时弊,批评政策。可如果让他来制定决策,他的那一套思想该如何实施,实施起来效果如何,恐怕未必胜过今天。我想,郎咸平懂的道理,周小川未必不懂,可是周小川面临的问题,郎咸平恐怕不能深刻理解。如何治国,草民最多只能说说而已,就算“肉食者鄙”,我们也未必精明到哪里去。在书中,郎咸平一句无奈的口头禅,颇能说明问题:“政府都不着急,你急什么?”是无奈,抑或是无计可施?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对于世事,像郎咸平这样自以为可以洞察,但却没有办法的状态,其实比不明就里的芸芸众生更痛苦。
最后,虽然郎咸平自叹无法左右时局,但像他这样的大经济学家,独善其身却绰绰有余,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郎咸平就说,虽然由于中国体制的问题,势必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但对个体来说,却可以利用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一简单的经济学知识,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看来,能够看透一些,还是比稀里糊涂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