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评选史上最优秀演员的话,我想,刚刚读完的这本《双星》里的主人公洛伦佐至少可以入围前八强,不过,这都要仰仗罗伯特·海因莱因这位无以伦比的伟大导演,为他的表演创造出足够壮观的舞台。说起来,洛伦佐的故事,与《喜剧之王》中落魄的跑龙套演员尹天仇有几分神似——一个相当偶然的机会,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上演一出属于其他人的故事。没有掌声,没有鲜花,而唯有如此,才更能显出其演技之高超。不同的是,在《喜剧之王》中,扮演真实角色这样的情节,是一段让人稍觉蹩脚的结尾,而在《双星》里,则仅仅只是个开端。好戏,还在后头呢。
我不知道海因莱因有没有读过《演员的自我修养》,不过他塑造的洛伦佐这样恪守职业道德的演员实在可爱之至。无论要演的是什么,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一旦进入角色,他很快就能沉浸其中,充分钻研挖掘角色的特征,“邦福特会怎么想呢?”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他会顺着角色的性格路线去发掘探索。当然,如同所有精彩的戏剧一样,这出戏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洛伦佐对他扮演的邦福特这个角色,也是由浅入深、由外而内一点点深入进去,最终惟妙惟肖臻至化境的。一开始,洛伦佐只能模仿角色的外形和语气,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他开始尝试着用角色的眼睛看世界,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接受角色的思想和行为,能够理直气壮的把编剧写好的稿子撕成一团,而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更精彩的演绎。
或许卓别林一个人就可以演一出精彩的戏,但大部分时候,宏大精彩的作品还是需要许多人共同倾注心血的。同样,在洛伦佐主演的这出戏里,如果少了其他人的倾情演出,一定会变得平庸而失败。海因莱因虽然主次分明地在其他人身上并没有耗费太多笔墨,但大师的点睛之笔,只需寥寥数语,就能让一个个配角跃然纸上:决断勇敢的船长达克,可爱纯情的卷发姑娘彭尼,持重寡言的医生卡佩克,精明能干的罗杰,低调勤恳的吉米·华盛顿,甚至连自负卑劣的比尔都性格丰满、形象之丰富毫不逊色。相比之下,作者笔下的反面人物,似乎是一群在地下游荡的幽灵,他们好像无处不在,但从未有机会在阳光下取胜过一个回合,他们的卑鄙伎俩,注定只能在见不得人的地方玩弄,整篇小说中没有出现一个像模像样的反面角色,但丝毫没有影响故事的精彩与可读性,这种手法,令人赞叹。
和诸多西方科幻一样,小说的大背景虽然是架空的火星、金星、地球、月球这些场所,但涉及的政治事件无不充满美国气息,细致入微的地方,更像是古罗马的议会与美国国会场景的混合体。我想,正是这样细节上的有所依托,才更让这虚幻的整个故事在某个角度又显得真实可信,为小说增色不少。
读罢掩卷,不觉感慨:其实在生活中,谁不是粉墨登场的演员呢?其实我们不一定要像洛伦佐那样轰轰烈烈演一场属于别人的戏,平凡普通的我们,只要演好自己,也就足够了。不过,要演好生活这场戏,又谈何容易呢,不妨,看看《演员的自我修养》先,好好培养下职业道德精神。
最后,忍不住要为《双星》这出戏中两位友情出演的明星致敬,他们惊鸿一现的表演,让这部小说变得更加精彩:一位是货真价实的邦福特,他唯一的一场戏,把一个伟大人物坚强不屈的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而他,也是唯一一位为洛伦佐的演绎鼓掌的观众;另一位是皇帝威廉,他的智慧让所有人黯然失色,而他的可爱又让人不禁哑然。在他出场的那一节里,甚至连主角的的光芒也变得黯淡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