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电视剧爱好者。我想除了个别的发烧友之外,很少有人会把“电视剧爱好者”这样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可能是因为无聊打开电视消磨时间,然后不知不觉地,你发现自己陷入编剧与导演的圈套里,你想象自己是故事的男主角或女主角,并带着这样的感情随故事发展起伏跌宕,简言之,你迷上了这部电视剧。倘若无聊的时间像离离原上草那样怎么烧都烧不尽,很可能,电视剧你会一部又一部地看下去。就这样,无论你乐意与否,一个崭新的“电视剧爱好者”产生了。
没有成为电视剧爱好者,纯粹是因为时间从未对我如此慷慨过而已。事实上,除了电视剧之外,我从未成为过其他任何一种以消磨时间为初衷的活动的爱好者。不过,在我面前,时间也并非如纯净水那样始终如一地严肃,在其漫不经心流淌的过程中,偶尔也会像卡布奇诺般在奶状表面冒出几个无聊的气泡来。电视剧也以填补时间流逝间隙这一身份,在我的以往的生命中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
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视剧,如果以国别区划,基本是日剧、港剧与韩剧三分天下。而其中,日剧尤以其紧张的节奏、精练的剧情、娴熟的演技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更早如《血疑》之类的经典之作风靡荧屏的时候,我因为年龄的关系,没有赶上。好在,经典是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的。
(一)生命中无可替代之美——Tokyo Love Story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
我看过的第一部、也是印象最深的一部日剧,则是另外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东京爱情故事》。关于这部剧,有太多感触想写,可真的提起笔来,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好。如果非要说些什么,我想,那就是,赤名莉香这样一个女子的形象,在彼时尚且幼小的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无法磨灭亦无可替代的印象。许多年之后,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关于她的若干场景:我记得那个寒冷的夜里,莉香与完治两个人去洗澡,回来的路上,他们裹着厚厚的衣服,边走边聊,我甚至还记得完治在路边的自动售货机上买了一桶饮料;我记得完治与莉香在一起之后的某个早晨,在上班拥挤的人群里,莉香在若干米之外转过身来,大声宣布“完治,我爱你”;我记得当莉香与三上两个伤心人在酒吧互相宽慰时,我是如何地担心,怕心目中完美的莉香与这个花花公子走在一起;我记得莉香离开之后,完治怎样回去故乡找她。莉香仿佛消失的无影无踪似的,焦急的我,只好随着完治的脚步一点点追寻。直到看见莉香在完治刻下的名字旁留下的字迹时,才放心下来。而完治在足球场上百无聊赖的时候,仿佛从阳光中走出来的莉香,更让人欣喜若狂;然而,最不能忘记的一个场景,仍然是结局那个消失在人海中的莉香,从小旧习惯看大团圆结局的我,第一次被一部电视剧弄得怅然若失。这种感觉,在很久之后,看到成为孙悟空转世的至尊宝,在成全了夕阳武士与无名女侠之后悄然走掉的场景时,蓦然间,又浮上心头。
那时候,因为莉香的缘故,痛恨一切让这个女孩子伤心的人。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关口里美,其次是永尾完治。用恨之入骨来形容彼时单纯的憎恶也不为过。然而,随着时间悄无声息地向前走,我渐渐发现,一部东爱,留给我的并非只有莉香这一完美的形象而已。随着自己对感情的一点点了解,我渐渐开始能理解剧中每一个人的处境与情结,不再那么对某个角色有着不能释怀的仇恨,当然,却也谈不上喜欢。每个人固有其选择生活的权利和理由,可是,为什么受伤的非要是最纯洁可爱的那一个呢?
我的高中时代恰好是新概念作文兴起的阶段,世纪末的那一年里,通过那些这样那样的文字,认识了一篇文章进北大的陈佳勇,虽然他那篇《来自沈庄的报告》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认识了《杯中窥人》,六盏红灯照亮前进方向的桀骜不驯的少年韩寒;认识了低调冷静的《物理班》里的刘嘉俊。然而,最不能忘怀的文字,却是彼时尚读初中的丁妍笔下那篇《东京爱情故事》。或许是因为题目本身让人产生共鸣,但就连未曾看过东爱的笑,也对这个小姑娘的文字仰慕不已。可是,转眼之间,就连丁妍这篇文字,也已经有十年历史了。不知道那个“上海一日的早晨,我一如既往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的小姑娘,如今在哪里,是不是还在,演绎着什么样的故事。
(二)如何能不爱上你——イタズラなKiss
《东京爱情故事》之后是一段很长的空白期。虽然电视上随即在播放《回首又见他》,但是,一部没有了莉香,完治那个面孔只会令人生厌,我连一集都没有看下来。唯一的印象,就是身穿白大褂的织田裕二(也就是演永尾完治的那个)一转身,露出副欠扁劲十足的嘴脸。
此外没有机会再看日剧。要说的话,初中高中的若干年里,连电视剧也基本没怎么看过。
高考完之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去了几个外地的同学家。在L家的电脑上,两个人昏天黑地的一集接一集看对我来说有意义的第二部日剧——《一吻定情》(恶作剧之吻)。
如今每当我想要对那些沉浸在偶像剧稚嫩情节里的小孩子们嘲讽一番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看《一吻定情》时的自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背景,有着不能被其他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所理解的独一无二的特点,这是时代的车轮在向前走,并非“一代不如一代”那么简单。现在的小孩子们,喜欢台湾的偶像剧,与我当初为日剧倾倒的感情,一般无二。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一吻定情》的情节也稚嫩得不得了:A班号称智商200的男生,与F班可爱但功课超差的女生之间,由彼此厌烦到逐渐产生好感,最终战胜层层阻力走到一起。这样的情节如今已经非常老套,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却非常新鲜。柏原崇冷酷帅气的外形,与佐藤蓝子的可爱执著,还有柏原崇那个同样天才的弟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情已经记不大清楚,隐约间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几个片段:将两人扯上关系的那个无意间的吻;天才柏原崇看着菜谱做出可口的饭菜;同样天才的弟弟面对佐藤蓝子的一脸冷漠;还有佐藤蓝子孤单执著的跑步的身影。或许慢慢地,这仅存的一些场景也会变得模糊起来,一如这些年来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然而,那种感觉是不会忘记的,无论再过多久,那些印象深刻的时候,总会如26个字母一般清晰地刻在脑海中。
并非特意地对这部剧印象深刻,除了剧情本身之外,还因为它恰好能与当时的我的状态产生共鸣,换作其他任何时期的话,或许我都不会对这部剧如此念念不忘。彼时的我,面对人生中诸般不确定因素,恰好看到一部与自己生活轨迹隐隐约约有几分神似的剧作,怎能不怀着如剧中人那样拥有一个good ending的深切愿望,一集集看下去呢。
(三)鲶鱼效应——GTO (Great Teacher Onizuka)
面对在屏幕之内与屏幕之外都同样抱得美人归的反町隆史(Takashi SORIMACHI),广大的GTO的fans只有羡慕的份。不过,这种神仙眷侣般的因缘倒不至于让人嫉妒起来,恐怕每个喜欢GTO这部剧作的观众,都会觉得反町隆史这样的超级帅哥,和松岛菜菜子(Nanako MATSUSHIMA)这样的绝色女子,原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鲜花,当然应该放在合适的花瓶里才对。
我不知道GTO算不算这种暴力非主流校园剧的开山作品,但至少这部作品一定是同类之中的佼佼者与代表之作。反町隆史演绎的鬼冢英吉老师,虽然有时摆酷的风格稍嫌过分了一点,但却恰好也让这个角色的性格更丰富了些。从暴走一族转行做老师的鬼冢,对学校的规矩似乎还不大懂,不知道怎么去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好老师。鬼冢也从未想过去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师,他要做的是Great Teacher Onizuka(伟大的老师鬼冢)。而要伟大,要出类拔萃,循规蹈矩这条路显然是条死胡同。
机智的鬼冢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普通人只关注某件事情是不是按规矩解决了,是不是会有后遗症,而鬼冢,则真正以朋友般的心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应该如何去解决。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学校里诸多因循守旧的老师对鬼冢日渐厌烦的时候,学生们,却一步步站到他的身边来。
松岛菜菜子扮演的则是个外形温顺内心叛逆的角色。唯有这样的角色,才能在凸显她恬美的外形同时,让她在精神上与鬼冢越走越近。可爱、美丽、恬静却又不发个性的松岛菜菜子这个形象,在我心目中,几乎可以和铃木保奈美(Honami Suzuki )演绎下的赤名莉香相媲美。
GTO在日本、台湾各地都获得了绝非偶然的巨大成功,不能不说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巨大讽刺。当然,作为一部轻喜剧,GTO的初衷绝未考虑的这么深远,不过,剧中放大凸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却实实在在存在于当前教育模式中。教育究竟应该以人为本,还是照本宣科?我想答案不言自明。然而,即使存在改革的想法,我们仍然会陷入到习惯的种种泥潭中难以举步,最终一点点被习惯所吞噬,成为不折不扣的保守派——置学生的喜怒哀乐于不顾,一心一意只考虑纪律升学率种种指标,遇事先考虑怎样推卸责任,而不是怎样真正替身边的人考虑。整个制度成了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群,只有来自体制之外的鲶鱼才能重新激发其中的活力。
鬼冢便是这样一只鲶鱼,然而,鬼冢并不是孤零零独自在战斗的。他身后还有在精神上与他立场一致的松岛菜菜子,还有一班对他敬佩仰慕、当他是朋友的学生们,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把他放进这片沙丁鱼群中的幕后之手。无论鬼冢如何凭借自己的血性,以暴制暴的对抗传统势力,然而,鬼冢自己是意识不到自己行为背后的巨大意义的,这个另人敬佩的英雄背后,站着的那个锐意改革的理事长,其实,才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
无论如何,对现实的不满无法排解时,人们便会幻想出各种各样的英雄来。金庸笔下的大侠如此,鬼冢英吉也是如此。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四)煮酒论英雄——Hero ヒーロー
木村拓哉(Kimura Takuya)与反町隆史走的都是酷酷的帅哥路线,区别是,前者是带着微笑的内敛的帅,后者是带着傲气的张扬的帅。同为男人的我,只是顺便点评一下而已,别无他意。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木村在Hero里的洋溢的气质。
木村拓哉在Hero中扮演的久利生公平一角,在某些地方,与反町隆史在GTO中演绎的鬼冢英吉也有几分相似。一个是初中退学的不良少年,一个之前是暴走族;一个阴差阳错通过司法考试成了检察官,一个意料之外成了教师;两个都是挑战体制的类型,看上去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做起事来却一本正经毫不含糊。因为之前的经历,他们比一般人更善良、坚毅、公正,他们都不是完人,有着普通人都有的种种毛病,但正因如此,他们才更显得那么活生生的无可挑剔。
给久利生公平做事务官的雨宫舞子,是个按规矩办事、希望能有所升迁的女孩。可是,久利生公平的形象,似乎在她的职业梦上浇了一盆冷水。不过,虽然看不惯这个新检察官的做事方式,松隆子(松たか子)扮演的雨宫舞子仍然积极与检察官合作着。并且,一点一滴的,为这个检察官的魅力折服。
如今已经很难想像一部没有爱情的电视剧会火起来,但Hero硬是没有给爱情留下发挥的场所。这一点,是与纠缠不清的韩剧有着根本区别的典型的日剧风格。剧情节奏进展有序地向前推进,根本没有给久利生公平和雨宫舞子留下发展爱情的空间,即使到了最后,两个人之间,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有好感,导演坚持到最后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凡人身上,都有点别人无法理解的怪癖的。久利生公平身上的怪癖,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明明是个检察官,却整天迷恋着电视购物,不时买回来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在这样一部以欢笑为主的剧作中,这一设定,让人觉得更轻松了。
几个配角也都很出色。虽然松隆子凭借在Hero中的表现,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举与铃木保奈美和松岛菜菜子持平。可是没办法,在木村面前,所有人都不得不去演配角了。江上达夫和末次隆之,芝山贡和远藤贤司这两对欢喜冤家虽然戏份有限,但搞笑的程度却一点也不逊色。尤其是阿部宽扮演的芝山,更是在木村遮天蔽日的魅力之下,硬生生挤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在有限的场次里,把一个检察官生活的方方面面演绎的活灵活现:他是一个好爸爸,拿起电话就是“パパでちゅよ~”;另一方面,他却和另一个检察官中村美玲纠缠不清;但是,无论芝山私生活怎样,作为检察官,他都是合格而优秀的。这样的演法,在国内一刀切的角色设定里是无法想象的,我们会问,有婚外情的检察官,还会是个好检察官吗?人不只有一个侧面,我们可以不欣赏某人的一个侧面,但并不能因为这种不欣赏,便对他其他方面闪耀的光辉全盘否定。与理想的久利生公平相比,我倒觉得,芝山这一形象,反而更亲切些,像极了生活中那些在夹缝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人们。
要说,Hero与GTO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久利生公平与鬼冢英吉所处的环境。鬼冢英吉仿佛是条为打破沙丁鱼群沉闷气氛而放进去的鲶鱼,周遭除了松岛菜菜子之外,都是死气沉沉的一片。而久利生公平的一群同事,虽然各有各的问题,处理问题不及久利生那样另类尖锐,但在敬业勤恳方面,却都无可挑剔。久利生公平这一形象,只是一群佼佼者之中的佼佼者。
看这部电视剧时,我不止一次想:倘若我们的司法机构,能有其中十分之一的效率,中国的现状,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只可惜,想法归想法,或者,只是因为我对国内司法机构并不了解才会产生这样的怀疑吧。说不定,像久利生公平这样能干的检察官,其实也大有人在呢。
这部剧让我产生的另一个联想与《悲惨世界》有关。因为年轻不谙世事而犯错的久利生公平,与偷面包时的冉·阿让何其相似,而他幸运的遇到的检察官锅岛利光,又是多么像善良宽容的米里哀主教啊。人生充满种种不可预知的命运,我们当然也不知道自己会遇上什么样的人和事。可是,我们虽然无法决定别人无法对待自己,但却掌握着对待别人的主动权。如果有一天,我们遇到了年轻的久利生公平或者穷困的冉·阿让时,在决定如何对待他们之前,请想想锅岛利光与米里哀主教吧。有时候,我们的某个不经意的行为,可能会像这样给别人的命运带来无比巨大的影响。我想,锅岛利光检察官与米里哀主教这样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英雄。
谨言慎行吧!
(五)当人生陷入低谷——LONG VACATIONロングバケㄧション
坦白说,这部剧我当时看的并不用心,以至于写这篇文字时不得不去翻剧情简介以提醒自己去想起点什么。恐怕在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日剧里,这部是忘得最彻底的了。
当然,除了那句刻骨铭心的台词:“就把它当作一次神赐的很长很长的休假吧,不需要总是尽全力冲刺的,人总有不顺的时候,或者疲倦的时候,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紧张,不必努力加油,一切顺其自然。然后呢,然后大概就会好转。”
就算只凭这一句,《悠长假期》也能在我心中占据相当地位了,毕竟,有多少作品,能在你心里留下难以忘记的痕迹呢?就算《哈姆雷特》,大部分人能记起的,也无非“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而已。
更何况,除了警句之外,这部剧里,还有木村拓哉,还有松隆子。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悠长假期》是在看完《Hero》之后特意找来的。每当电视到剧终的时候,往往难以接受主角就这样凭空消失的事实,因此,才会找来他们演绎的其他角色来看。可惜,无论怎么看,也不能入戏,明明是检察官久利生公平,怎么一下子成了在钢琴教室打混的不得志青年濑名秀俊了呢?虽然相比干练的OL形象,松隆子青涩的学生打扮更让人喜欢,只可惜,这个故事里的女主角不是她,而那个疯疯癫癫的过期模特形象,我实在没法逼自己喜欢。
《悠长假期》也是号称神作的经典日剧之一,即使在当时很多情节也打动了我。可就是无论怎么回忆剧情都杳无踪迹。即使时当时颇有感触的对白与情节,都仿佛凭空蒸发掉一样杳无踪迹。我想,如果换种方式,在人生的某一个低谷去看这部戏,得到的收获与感慨,肯定会大不相同。只不过,没法再去重试一遍了,不是吗?
到今天还会用这句话鼓励、安慰自己和身边的人。当人生陷入不得已的低谷时,除了把它当作一段神赐的悠长假期之外,还能怎样呢?人生的一切智慧,不都隐含在这样的等待与希望之中吗?
(六)把世界翻转过来——住家老爸アットホㄧム·ダッド
印象中王小波似乎有篇名为《变形记》的小说,说夫妻两人一觉醒来发觉彼此身份互换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虽然是短篇,但洋溢着王小波典型的黑色幽默风格。这部《住家老爸》说的同样是夫妻角色互换的故事。只不过,王小波的故事架构在想象的前提下,夫妻两人的思想分别进入对方的身体,是货真价实的互换,事实上当然不可能发生,但阿部宽主演的这部剧中的情节,却完全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某一天,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丈夫突然失掉了工作,而自从生完小孩子就在家当全职主妇的妻子却得到一个不错的职位。于是,整个世界仿佛一下子被翻转了过来。
在国内通常两个人都出去工作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戏似乎不大可能引起广泛的共鸣,但我想在日韩这样以男方外出工作、女方操持家务的社会结构下,这样的剧情一定会广收家庭主妇们的欢迎吧。剧中大部分情节都围绕生活中的琐事展开。平时在男人们眼中小的不能再小的杂务,一旦自己动手,却弄得乱七八糟——主妇们最过瘾的场景大概如此吧。
完全是冲着阿部宽才去看这样一部肥皂剧的。在《Hero》里的表现已经让我觉得非常可圈可点,可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从配角里走出来。我还以为,他终究会在从来不缺乏才华的演艺圈里当一辈子配角的时候,他却悄无声息地走出来,演了这么一出笑点十足的喜剧。在我,甚为欣慰。
即使是喜剧,情节仍然继承了日剧一贯的紧凑风格,毫不拖泥带水。内容上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这部剧对我的全部意义,只在于一个喜欢的演员终于从绿叶便成了红花。不过,偶尔想象一下,如果两个人的角色交换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也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至少,可以让彼此更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同时,这一部大约两年前看过的日剧,也是目前所看过的日剧中最后一部,如此而已。
(七)未完待续
印象深刻的日剧就这么几部吧,事实上看过的也的确屈指可数,很多大名鼎鼎的日剧,比如《美丽人生》、《魔女的条件》、《新闻女郎》等等,一直都列在想看的清单里,可始终都没有机会看,不能不觉得遗憾。
如今在国内,已经过了日剧大行其道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卿卿我我的韩剧,并非讨厌后者,只是不能理解,在节奏上应该更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日剧,为什么在国内就是战胜不了韩剧呢?我唯一能想到的答案就是,现如今肯看电视剧的人,都是有大把大把时间的,只有情节缓慢感情细腻的韩剧才能让他们过足瘾,而那些生活节奏紧张地如日剧一样的人们,根本就不看电视剧,无论长段,消磨的都是光阴——或许有人这么想。
我想我还是会看些电视剧的,不仅指日剧。之前认为,电视剧里的情节与巧合都是人工雕琢而成的,往往会失去生活的本来面目。可是,当我自己经历过见识过许多故事之后,才发现在现实生活里,比戏剧更离奇巧合的故事比比皆是。相比之下,电视剧反而成了只有几个简单变量的一次方程,而生活本身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变数。
我于是又想到,虽然没有灯光、没有摄影,可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吗?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在我们的戏剧中,没有彩排,没有NG,不知道未来的剧情,不知道导演的意图,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测与摸索演出。无论是万众瞩目,还是空无一人,我们都不能有半点疏忽。否则,触手可及的Happy Ending,很可能就成了过眼云烟。
生活,未完待续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