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没法与大部分人共享人生中第一个超级英雄,和其他大名鼎鼎来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梦相比,藤子·F·不二雄的《小超人帕门》实在算不上什么。成年后回忆起来,每每觉得童年时那间小小的图书馆,颇有许多神奇之处,这套极为罕见的《小超人帕门》便是其中一例,不二雄的画风实在是简单深刻,书中的人物角色与造型,简直与哆啦A梦里的如出一辙,以至于后来看到机器猫里的一干人物,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错位对不上号。戴一个头盔就可以力大无穷,穿一件斗篷就可以展翅飞翔,如果担心主持正义影响学习被老师发现,还可以有个一模一样的替身机器人替你上课,唯一要小心的是,替身机器人一旦被人碰到鼻子就会原形毕露,可是,这样的设定,已经足以完完全全征服我的心了。还有什么比这不用上学还能出去当个大英雄的梦想更吸引人呢?而那个从氪星来的真正的超人,我还要很久才能听到他的名字。
在几乎整个童年里唯一可以和小超人帕门分庭抗礼的,当然只有齐天大圣一个,我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某个假期,有整整几天都似乎一动不动地抱着《西游记》,所有的诗词当然都直接跳过,但印象最深的情节却不是打妖怪,而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几个整天插科打诨。以至于后来看到电视剧的时候总觉得太过严肃,好在人物形象塑造的还好,于是看着看着就自己脑补了很多书里的情节,到最后自己也不记得哪些电视上演过哪些是自己想出来的了。整个故事都很好,但最后失望的是孙悟空竟然成佛了,他怎么可以成佛呢?花果山的小猴子们怎么办?他那齐天大圣的名头怎么办?
回想起来,小时候最喜欢的书里,大都装着满满的英雄梦想。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间堪称神奇的图书馆。《西游记》读完,读到第一本有关三国的书,却不是《三国演义》,而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第一卷《千里走单骑》,经过说书人演绎的关云长能像伯乐一般从长嘶中听出胭脂赤兔马,能跟坐自行车一样侧身骑马拖刀斩颜良文丑,能在过五关斩六将空闲里还跟廖化裴元绍这些后来的自己人打的天翻地覆,最重要的,还能像学霸般整夜整夜不睡觉通宵达旦读春秋,还一点都不困。对关老爷的崇拜于是油然而生,虽然不及戴头盔穿斗篷就能当英雄那么简单,但这神乎其神的大仁大义也已经足以让人五体投地了。只可惜手头翻来覆去只有这么一本,于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关老爷是从哪来到哪去了,只知道有这么一段千里走单骑。
巧合的是《水浒》一开始也没有读过,与这个故事有关的第一本小说就叫《武松》。这也是武松脱颖而出进入我的超级英雄名单而没有被梁山泊众人替代的原因。武松的确也是值得这么单独写上厚厚两大本的,前不久看到金圣叹评本里对武松惊为天人,不禁为幼时把武松列入清单的明智沾沾自喜一下。武松式的英雄既没有靠斗篷头盔,也没有赤兔马偃月刀武装,武松在景阳冈上看到官府贴的告示时也会害怕,只是觉得怕丢人才硬着头皮往前走。他更像是凡人而不是天生的英雄,而阴错阳差地成为打虎英雄也成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五分钟,之后便开始压抑而又疲惫。一直读到火烧鸳鸯楼才觉得通体爽快,似乎这才扫平胸中所有的沟壑。我不记得小说是否在这里就戛然而止,可是如今却非常这样希望。
之后的人生开始变得单调而匆忙,听过许许多多有关超级英雄的故事,但我已经过了相信童话的年纪。我渐渐看到,小超人帕门终究要把斗篷和面具还回去好好上学,孙悟空打再多妖怪、最终还是要在如来手下听候使唤,关羽有一天会带着周仓走到麦城,而武松也会拖着断臂在六和寺用尽余生。年少时所有的英雄梦想,最终会随着生活的沉重而逐渐疲倦。越来越觉得,真实的人生更接近武松,我们可能有个需要照顾又疼爱自己的哥哥,可能会因缘际会成了打虎英雄,也会遇到施恩遇到鲁智深,但也会遇到蒋门神,遇到张团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打过西门庆,打过蒋门神,火烧鸳鸯楼。我们当然不会那样意气用事,但我们也没有办法快意恩仇。生活在某种不断地妥协与退让中不断向前,英雄梦想如潮水般不断退却。
很久之后的一天读到玛格丽特·杜拉斯,她那个开头和马尔萨斯那个一样让我难忘——“我已经老了”——就像是所有故事的结尾一般。又过了很久,我读到她另一句话,她说: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的确,当所有曾经的英雄梦想都这样消失之后,在这生活里,我们唯一可以抵御疲惫的,大约也只有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