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读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很惭愧。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到头来还要一个外国人来告诉你勾股定理的意义,刹那间觉得无地自容。当然,勾三股四弦五,这个但凡读过中学的都知道,知识渊博一些的老师,还会讲到,西方人称这个定理为毕德哥拉斯定理,可是我们中国人早在什么什么时候的周髀算经里面就提到过,所以我们中国人称这个为勾股定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我还没有遇到过哪个老师从字面上解释,大概数学老师觉得说文解字是语文老师的事,而语文教材上从来就没有勾股定理这回事儿。反倒是在《无言的宇宙》里,通过这个外国人的角度,才恍然大悟,原来勾说的是小腿,股说的是大腿,如果小腿长3,大腿长4,小腿和大腿蜷成直角,从脚跟到臀部的距离就是5。如果数学课这样上,想来会有趣得多。
倒也不能对老师太过苛求,能讲清楚道理的老师,已然实属不易,要让课堂因此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除了熟悉教材,还要知识渊博口才流利,还需要不时有一点幽默感,而如果一个老师这些条件都具备,往往不会在教学第一线战斗的太久,也可能像罗永浩那样教而优则卖手机,转而寻找更能发挥口才的战场了。在我的整个学生时代,具备以上特点的老师不超过一手之数,而直到如今,他们教学的很多场景都还历历在目,当时的某个知识点,也宛如镌刻一般清晰。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在这方面,一些人要比另一些人幸运得多。在以往,这样的幸运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大部分在科学的天空闪耀的天才明星,或多或少都有师承血脉的积累。只是我们偏爱戏剧般的天才与传说,我们宁愿相信牛顿是像释迦摩尼一样某一天在苹果树下顿悟,也不愿意相信这些创造性的思维其实建立在对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一大批前人工作的学习研究与思考基础上, 同样,我们也更愿意相信爱因斯坦是某一天突然从小时候笨呼呼的样子变成了天才,而不愿相信所有的成就背后都有艰苦卓绝的付出。归根结底,把一部分人当做天才,可以为我们的懈怠找到更合理的借口。当然,“没有像别人那样有机会遇到大师指点”,也可以是个听上去很通情达理的借口。但是近来这样的借口已经逐渐苍白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让我们在知识面前更平等,那么剩下的不同,当然就只有天赋与努力了。
如果不是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大概永远不会看到这个外国人所著的《无言的宇宙》,在他的引导之下,透过24个数学公式,揭示宇宙的伟大与人类为了尝试理解造物主之下的这个宇宙而做出的一切努力。如果我们是篮球上一只只爬行的蚂蚁,唯有通过思想,才能让我们有可能了解哪怕一丝篮球之外的宇宙。24篇文字带来了24个揭示世界奥秘的公式,如同24堂引人入胜的课程,让人流连忘返。唯有大师,才能从勾股定理一直讲到经济崩溃的数学模型,每一课都讲得深刻而生动。
阔别数学之美多年,此时此刻,又想起十五年前读到的一段话——美丽有两种,一是深刻又动人的方程,一是你泛着倦意淡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