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之前,关于人生我总可以侃侃而谈,好像对整个人生了如指掌。25岁之后,每当谈及“人生”这一话题,总是诚惶诚恐,越来越不敢开口。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好像刚刚拉开帷幕,一切既迷惘又陌生。人生横亘在眼前,犹如硕大无朋的巨象,我再也不敢确定,自己摸到的,竟是哪一根脚趾。
禅宗公案里有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略如此。于是便总觉得人生到了某个阶段,大约总会觉得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要说清楚,势必得等到水落石出。到那个时候,再谈人生才合适。
25岁稍纵即逝,30岁也是,眼看十二生肖又要走完一圈,我却依然看不到这山水的尽头。过去的日子,如同群山一般起起伏伏,有些清晰一如昨日,有些杳然如同逝水。突然觉得,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比方来看人生并不全中,见山水时,我或在山水外,或在山水间,所以有时清楚,有时迷惘。而倘若我便是山水,又当如何自见呢?
同样,考虑什么时候才能谈人生,也许并不合适。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春天有春天的景色,秋天有秋天的味道,可是岁月有来年,人生无重复,朝花夕拾,没有人能经历两次,又怎么能指望等到看清的时候再谈人生呢?一时有一时的风景,一时有一时的思量,什么季节,就看什么样的山水,谈什么样的风景,我想,这样大概才比较合适。就算我触摸到的人生只是一只象趾,那又怎么样,毕竟,这已经是我能看到的整个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