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时没有什么可写的时候,就只能坐吃山空了,像皮皮那样,把童年拿出来记述一番。不过我要记述的这些,都是当故事一样从长辈们那里听来的。
(一)
我要永远感谢把我带到这个世上的人,以及让我能够有时间看清这个世界的人。我出生的时候不足月,妈妈说,我刚生下来的时候不会哭,护士阿姨一只手提住我的脚腕,把我到提起来,在屁股上狠狠拍了几下,我才微弱的像小老鼠般吱吱叫了两声。宣告我成功的来到了这个世上。
直到现在妈妈还常常说起我刚出生时的样子。说我那时候虽然很瘦弱,但是很长,手指非常像鸡爪,干瘦而修长,而且生下来好几天都不会睁眼睛,不会吃奶,“就像个小老鼠”。她说,那时候做梦也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小东西,怎么样才变成现在这个186的小伙子的。
(二)
很多地方都有喝满月酒的习惯,但对我似乎没有拜过满月酒。因为姨妈告诉妈妈:“先不要准备摆满月酒,能不能活到那时候还成问题呢。”这句话可以作为我刚出生时弱小的佐证。我不想把这篇文字写成一篇感谢信,不过,我能活下来并不是因为生命力顽强。如果不是爸爸和奶奶夜以继日的守着我,就不会有今天坐在这里写这些文字的人了。
我是刚过春节就出生的。天气还很寒冷。乡下又没有暖气什么的。生炉子的话又担心会呛着。所以爸爸在房中摆了六七个木炭盆(不知道这个叫法是不是贴切),和奶奶交换着抱我取暖。几天之后,我是活过来了,但奶奶被房间烘到吐血。听到这些的时候,叫我怎么能不感动,怎么能不感激呢?
(三)
小时候很难看。妈妈说,来看小孩的亲戚看完我都不开口。没有一个说“这小孩子很可爱,很漂亮”之类的。她很受打击。后来有一个姑婆说:“这孩子颧骨高,将来一定有福气。”这句话成为我十几年来人生的安慰。以后但凡有人用“丑”这个字来形容我,我都会用这段话来还击。但再后来,听说那个姑婆是很会说话的哪种,看到谁都会说好听的。无语。
生下来那一阵,应该到现在为止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了吧,可惜我自己都不知道。妈妈说那时候看到别的小孩子会跪着吃奶,觉得很羡慕,总希望笨笨的我也能学会。但我那时不但学不会,反而很不乖,夜里常常哭闹。知道有一天耳朵里面的脓水流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着急了,才去医院检查。发觉我其实并不是不乖,只是因为中耳炎自己很难受,所以夜里才会总哭闹。妈妈讲起来的时候,隐隐有一点内疚,似乎在为自己没能好好照顾我而觉得惭愧。其实,我怎么会怪你们呢?
(四)
这一段就没有更多的内容了。或许等过年的时候,能从爷爷奶奶嘴里再听出一些来。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我三四岁之前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爷爷在一所职业中学教书。不过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退下来管后勤了。因为是长孙,所以小时候也倍受爷爷奶奶疼爱。据说那时有个小橱柜,里面满满的摆着零食。那段时间应该是我最胖的时候了吧,自此之后的二十几年中,都没有达到过那个程度。
那时候妈妈大概每两个星期来看我一次。有时候因为事情耽误了,我就会生气,她来的时候假装不理她。但是妈妈每次走的时候我都会哭。妈妈说,那时候她每次看望我回去,都要路过外婆家,哭一阵,然后再回单位。我能想象的到,我不理她的时候,她有多伤心啊?恨不得抽那个不懂事的小屁孩两巴掌。
大概在我四岁左右的一次,妈妈终于忍不住要带我走了。因为怕如果这样被养大的话,将来会和爸爸妈妈感情淡漠,所以就算再辛苦也要把我带在身边。
(五)
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候,还有几个听来的趣事。先说完,再讲下一段吧。
那时候分不清楚人称代词,每次妈妈来的时候,都会很高兴的跑出去跟别人讲:“你爸爸妈妈来看你了。”妈妈说总担心我如果一直纠正不过来怎么办。后来看蜡笔小新的时候,每听到那句“你回来了。”都很有带入感。
有一次下雨,奶奶背着我过马路。身边有个老爷爷也在过马路。我不知道哪来的灵感,主动跟老爷爷说:“老爷爷,你过马路要小心啊。”奶奶回忆说,当时那个老爷爷感动的不得了,在身上摸索了半天,找到两块糖果给我。还一直赞不绝口。骄傲一个先。
还有让大人很寒的事情。因为太小不能去厕所,所以有一个方便的小痰盂。有一次很多人在家,我拉着奶奶陪我玩,奶奶想去洗手间。我却正玩在兴头上不愿让她走。就郑重其事的把她拉在我的小痰盂边,坚持要她在里面便便。
还有现在听起来很过瘾的事情,爷爷给单位领回来的工资,我坚持要玩。爷爷就放心给我玩。于是我就和一大包钞票睡了一个晚上。早上起床到处都是钞票。这个游戏,希望,有一天可以再做一次啊。呵呵。
先写这么多吧,未完待续哦,看看反响了先。
2
这段将要记述的,其实有些已经在记忆中有模糊的影子,不过,既然已经用上这个题目,也就不再反复变更了。
(一)
我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奶奶。奶奶识字不多,不过在教育我的问题上从来不遗余力,她说,小时候背着我去外面玩。走累了就停下来,用脚尖在地上划字,然后回头告诉背上的我:“勇勇,这个是‘人’字,这个是‘大’字……”当时那么小的自己,应该完全不懂奶奶的良苦用心吧,最多觉得好玩,不过,恐怕不知不觉中,那些字已经在我心里悄悄扎下了根,有奶奶浓郁的亲情浇灌,那些字才会在日后长成大大的“人”,横平竖直,骨骼清奇,时时在心中浮现。
(二)
大概因为太过于急着“忘孙成龙”,两岁多的时候,奶奶就试图把我送到村子中的幼儿园读书(幼时乡下的幼儿园,和城里的托儿所不一样,一般都是在读小学一年级之前才去读一年的。沙子注),去的时候,奶奶帮我抱着小板凳,据说当时我自己也乐滋滋的。但是奶奶送我到教室就转身回家,我也开始坐不住了。
我刚上课就闹着要上厕所。老师嘱咐我不要跑远了,我一边唯唯诺诺应承着,一边抱着小板凳往外走。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搬小板凳我也不吭声,大约顾着讲课,老师也没有再问。直到下课发现我还没有回来,老师才着急了。问传达室的老师,也说没有看见我出去,老师就匆匆忙忙放下一班学生去找奶奶,却发现我也一身尘土的才刚到家。据说,是从围墙上的狗洞里爬出学校的。
上学的事,就此不了了之。不过长大后听妈妈的语气,这件事背后似乎还有些隐情。爸爸妈妈总担心爷爷奶奶会由于太过溺爱而不能教育好我,所以一直有接走我的念头,而奶奶要早早送我上学,恐怕也是要证明能教育好我吧。我的人生第一次逃学,应该会令她很失望吧。
(三)
小时候,外婆也很宠我,一直以来都很慈祥;外公就很凶,从我隐约记事的时候就卧病在床,很凶,总吓唬说谁再吵他就把谁的嘴巴缝起来;奶奶虽然也很宠我,但也很凶;而爷爷就要慈祥的多。因此,小时候的我,喜欢外婆和爷爷,不喜欢外公和奶奶。
外公很偏心,很传统,喜欢舅舅家的表哥,对我们这些外孙就淡一点。妈妈说外公生病前,有一次带我和表哥去赶集,买了顶帽子给表哥。回来的路上,我就有意见了,
说:“外公,我发现你不喜欢我。”
外公问:“为什么?”
我说:“你只买帽子给表哥,都不买给我。”
外公大约说的是实话,告诉我:“这是给农村小孩戴的便宜帽子,你爸爸妈妈在外面公干,看不上这种帽子的,才没有给你买,下次给你买更好的。”
我说:“便宜的都不给我买,怎么可能给我买好的。”
这一段对白被作为我从小就会狡辩的理由被大人们反复讲。也正因为如此,在我对外公的很有限的记忆之外,才能添上这么一点点很有趣的往事。
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外公就病逝了。那时已经有些印象,不过似乎还没有学会伤心,不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没有流过一滴眼泪,现在想起来,很遗憾。
(四)
又想起常常被说起的一件婴儿时期的事情。我小时候认人,往往只要妈妈一个人抱,所以妈妈会很累。但是那时有一个姨妈和妈妈长得很像,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就只要她一个人抱。等妈妈和姨妈同时出现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上当了。
可惜我一岁的时候姨妈就病故了,只留下一个恰好比我小一岁的表弟。所以对姨妈完全没有什么印象,只能从妈妈身上想象她的样子。
(五)
爷爷有一个装满好东西的篮子,挂在家里的顶棚上。小时候觉得很高,总是仰望着期待爷爷从里面拿好东西出来。
直到现在那个篮子还挂在老地方,不过,我已经是一伸手就能够着了,其实是个很简陋的竹筐,但却寄托了我童年的希望。如果,始终能像童年那么容易满足就好了。
(六)
又要自夸一下,讲几件值得骄傲的小时候的事,作为这一段的结束。
外婆是小脚,所以走路不稳当。小时候,有一次外婆抱着我,摇摇晃晃的走,我不知道是体贴还是怕摔到自己,对外婆说:“外婆,等你长大了再抱我吧。”反正外婆以为是因为我懂事,才那么说的。
妈妈是老师,那时候在读函授课程,有时候要去县城听课,就把我放在外婆家(他们的叙述很混乱的,所以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在哪里了)。外婆会骗我说,妈妈下地割麦子去了,等割完麦子就回来。我也会默默的、乖乖的在外婆家等。
有一天等到半夜里,外婆以为我睡着了的时候,我突然对外婆说:“外婆,你是在骗我吧,天这么黑,大家都回来了,妈妈一定不是割麦子去了”外婆只好告诉我妈妈去县城上学了,我听完,就乖乖睡了。
明白妈妈是去读书了之后,她走也就不在瞒着我了。有一次,凌晨四五点的时候,送妈妈到车站坐车,大家都担心我在妈妈走的时候会哭闹。谁知妈妈走的时候要抱抱我,我却说:“妈妈,你快点走吧,上学晚了老师会骂的”妈妈说她当时看到我眼眶里泪水在打转,但是还要忍着装懂事,她的泪水就忍不住流下来了。
有一次爷爷带我出去散步,偶然间看到夕阳,就教我李商隐的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教完之后,自己感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不好,应该是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才对。”说完后大约自己就忘记了,但我却牢牢记住了,因为爷爷敢说古诗不好,很了不起啊。
大学的时候有一天读到这首诗,突然发现自己理解爷爷当时的心境了,于是写信给爷爷,告诉他我明白了。
3
这一篇作为这个记述童年往事的结尾,否则自己也会对这种喋喋不休的自言自语感到厌烦。最初想继续沿着不太明朗的时间主线,继续写开始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故事,但这几天里不时又有一些新的“回忆”浮现出来,最初的想法也只能不了了之。任凭思想牵着笔触前进吧,反正对于往事来说,时间并不那么重要。
(一)
小时候身体很虚弱,常常生病,让爸爸妈妈很头痛。据说弟弟出世的一个理由,是因为爸爸妈妈一直都担心我会夭折。然而奇怪的是,弟弟出世后开始不那么受宠的我,身体反而奇迹般强壮起来了,世事难料。
有过一次我不记得的但应该很惊心动魄的经历。
老家的村子里很长一段时间似乎只有一个赤脚医生。小时候有一次发烧,奶奶就找她来治疗。一支退烧针注射进去,再用温度计测量的时候,奇迹般的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柱根本不往上走,浑身冰冷。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医学上会不会很严重,但奶奶她们一定很怕很怕我的身子会这样一直冰凉下去吧。后来怎么样好起来的,无从得知。
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样,小时候很害怕吃药。不过奶奶很严厉,如果不吃药会被强灌。有一次生病,奶奶又“逼”我喝药。我很委屈很勉强的喝完后,马上爬到炕角离奶奶最远的地方,大声对奶奶说:“婆婆歪,婆婆歪,婆婆歪……”(歪是方言,凶恶的意思)。那时候的委屈,在大人眼里看来,一定很有趣吧。如果有机会,我真希望自己也能看到。
(二)
很馋。没有加“小时候”这样的定语,因为现在也很馋。
最喜欢吃蒸鸡蛋。刚会说话的时候,每次蒸鸡蛋的时候只要被我看到,就一定会趴在锅边叫“蛋蛋熟,蛋蛋熟”,谁也拉不走。
也因为贪吃有过两次教训。
一次是吃蜂蜜。
爷爷有个装满蜂蜜的行军水壶,每次喝水吃药或者什么时候都给我加上一勺。有次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偷偷打开水壶,自己用汤匙从里面挖着吃。纯蜂蜜吃起来比用水稀释过的要过瘾的多,我就这么一勺接一勺吃到吐,-_-!大人们回来吓了一跳,似乎后来还去医院打针了才没事。
另外一次则是因为吃药。
鱼肝油胶囊的正确吃法似乎应该是喝水咽下去吧,我到现在也不知道答案。因为小时候吃鱼 肝油总是嚼着吃的,很享受胶囊咬破的那瘪瘪的“噗”一声的感觉,和那种粘粘的咀嚼的味道。也是没人的时候,拿整瓶的鱼肝油,一粒一粒“噗、噗”的吃下去,大人发现的时候已经下去了大半瓶了。连忙送到医院,鱼肝油中毒,依旧打针收场。sigh,这件事我是有印象的。
(三)
不知道是爸爸还是妈妈的同事有一对儿女,都比我大,哥哥叫齐军,妹妹叫玲军,我照发音写的,字可能有出入吧。
妈妈说我小时候很“生猛”,总举一个例子,小时候和他们兄妹一起玩,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就用小铲子使劲在玲军头上拍了一下,拍得她哇哇大哭,然后齐军哥哥就跟她说:“说了让你不要和那个傻子玩,现在被打了吧。”
后来偶尔也听到有关这对兄妹的故事,但一直没有见过。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暑假回家,想出去上网,妈妈说某间网吧是个老熟人开的,你可以去看看。才又一次见到齐军哥哥。虽然彼此都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想起妈妈说过的小时候的事,在他面前还是觉得不好意思。
然后又是很久不见,前段时间在QQ突然又遇到齐军哥哥,得知他现在在大连,有自己的生意,偶然聊到小时候,齐军哥哥说我那时很懂事,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我的脚踏车被他弄坏了,他很紧张,我不但没有责怪他,还一直安慰他说没事。^_^我提起妈妈告诉我的故事,他笑笑没有说话。
(四)
小朋友不爱上学的话,家长应该很头痛吧。
有一段时间爸爸在他们单位总部工作,我第一段有关下雪的印象也在那里,爸爸带我堆雪人,还用水壶装满雪来煮水喝。
那时候大约三岁多,应该上托儿所的年龄。因此爸爸妈妈就计划把我送到单位的托儿所上学。为了让我可以乖乖上学,开始的一个星期,每天都买一把玩具枪给我玩。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玩具枪和军装了。现在看小时候的照片,不是带枪就是带“大盖帽”,要不就是穿军装。和现在的书卷气相差甚远啊。
我就属于不喜欢上学的小孩,觉得托儿所很讨厌。所以,有次课间的时候我就从托儿所的后门溜了出去。但是自己又不认识回家的路,就拉住路边一个阿姨说;“我迷路了,我妈妈叫***,阿姨你送我回家吧好不好?”因为是单位内部的托儿所,所以幸而遇到的也是爸爸的同事,不过她不认识我妈妈。于是我又告诉她我爸爸叫***,她就明白了,把我送回家里。
应该把爸爸妈妈和托儿所阿姨都吓坏了吧。很多年后碰到当初送我回家的阿姨,还被她用小时候的事情糗。
这段托儿所生涯也很快就不了了之了。一个星期之后我发高烧,即使在病中也不忘记喊“我不要上学”。妈妈终于不忍心再送我去学校了,短短的几天托儿所生活,给我留下的,只有几把玩具手枪。对了,妈妈说我模仿托儿所阿姨穿高跟鞋走路的样子很好玩,边走边说:“你们这些小朋友阿,乱七八糟不象话。”^_^
(五)
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时候,仍然常常生病。有一次夜里肚子痛,就告诉睡得迷迷糊糊的妈妈。因为妈妈对我这种状况司空见惯了,就随口告诉我说:“睡吧,睡着了就好了。”我说:“如果把我耽误了,你会后悔的啊。”妈妈说她当时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穿上衣服就带我去医院。谁知道走到医院门口的时候,我又说:“妈妈,我现在肚子又不痛了。”能想象的到妈妈那时好气又好笑的样子。
还有一次,也是生病。爸爸不在,妈妈就喊一个同事送我去医院。去的时候我一直喊疼,回来的路上却一言不发。妈妈的同事关心的问我有没有觉得好点,是不是还很不舒服啊。我说:“我没事。叔叔,我在想,为什么你的绰号叫黑老高呢,是不是因为你长得黑?可老高是什么意思啊?”
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不在一起,妈妈又要教书又要带我,很累。我小时候虽然很“生猛”,而且不爱上学,不过求知的欲望还是很旺盛的,见到什么都要问,而遇到的叔叔伯伯们又都是一些喜欢讲道理的老师。虽然从他们身上具体学过到了些什么我已经印象全无了,但那种环境下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对我后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因为舍不得让爷爷奶奶带我,自己又没有办法,所以妈妈上课的时候,总是让我坐在最后一排,告诉我如果我不乖就把我送回家让爷爷奶奶带。于是我就静静的在最后一排坐一天又一天,很乖。
后来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和妈妈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女人,她跟妈妈聊着聊着,突然问我说:“你还记得我吗,我们当年可是同桌啊。”原来,她是妈妈的学生,当年,我这个还没有上学的小同桌,一定影响到她学习了吧。
最后再说一件骄傲的事情,作为这一系列回忆童年的文字的结尾。
对于还没有上学的我来说,坐在中学教室的感觉一定很难熬。不过也有意外的时候,有一次妈妈讲《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课,百无聊赖的我大概是当儿歌或者唐诗来听了吧。下课的时候,妈妈发现我居然已经把整首诗背诵下来。不知道她有没有很骄傲的教训学生:“你们看看,这首诗我儿子都能背过了,你们居然都还不会.^_^”呵呵,如果我儿子有这样的表现,我一定要让他好好表现表现。
好在当时爸爸也是这样想的。妈妈告诉他我能背过那么长一段诗的时候,他喜出望外的找来录音机,帮我把这一段录了下来。我长大后隐约还听到过几次。可惜现在也已经散佚了。
(七)
如果生活是一列飞驰的列车。我多想走出自己这一节,向前追溯。我想看看妈妈还是少女时的样子;想和年轻的爸爸打场球;想看看襁褓中的自己;如果可能,我想走的更远一些……
哲学的冷酷在这里凝结。即使生命本身毫无意义,但对我来说,能感触到生活的温暖、甜蜜、美好,或者即使是冷酷、艰辛、阴暗,这种感触本身,就已经让我的生命充满意义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