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赤壁》后心情澎湃,熬夜写了篇胡乱批评的文字。雪读到了,说:“你为什么不写写《功夫熊猫》呢?你不是一直很喜欢阿宝吗?现在《功夫熊猫》都要下线了,错过这个机会,怕是又不了了之了吧。”被伊这样一提醒,我觉得,还真是应该向阿宝说声“再见”了。
可是,除了“再见”之外,要为阿宝写些东西,可大大难倒我了。像《赤壁》这样的片子,我可以三五千字的评论写一二十篇,因为很多话如梗骨在喉,实在不吐不快。但对《功夫熊猫》这样行云流水的片子,从头到尾都看的舒畅通泰,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剧情简洁明快,老幼咸宜,符合动画片娱乐大众的基本精神;角色形象丰满,幽默风趣,每一个都有成为偶像的潜质;对白合乎情理,充满个性,适宜观众茶余饭后模仿;画面精美,身临其境再加上中西合璧的完美风格,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而挑剔恰恰是影评的基本要素——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长篇大论的骂街,却很少洋洋洒洒地写用一大堆溢美之辞来赞扬别人。当然,像沙子这样的非专业人士,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收缩自如,纯粹欣赏而不加评论也是件很惬意的事。沙子本来也不是个擅长写影评的人嘛,中学时参加西安市千人影评赛的最佳成绩也才是个鼓励奖,所以沙子现在才是工程师而不是作家;但是,对大批年少时在各种作文大赛中获大奖、长大后靠卖文为生的评论家们而言,《功夫熊猫》这样难以下笔的片子则成了“眼中刺,肉中钉”,好像不鸡蛋里挑出点骨头来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才华似的,不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批评的态度沙子觉得其实也是正常的。但夸张到荒诞的“熊猫人艺术家”去广电总局抗议这种程度,沙子除了叹息一句“林子大了,什么程度的脑残患者都有”之外,真的无话可说了。
另外一些比较温和、聪明而的批评家,看到《功夫熊猫》的演绎无懈可击,于是纷纷调转矛头,来攻击国产的动画事业。其实沙子觉得,这种态度虽然和鸡蛋里挑骨头相比,积极正面了一些,但对国产动画来说,未免有些苛求了。看看我们国产的商业大片,再看看人家好莱坞的,不难发现,国内电影业和人家的差距,一点也不比国足和巴西阿根廷的差距小。同样,咱们国内的那些小动画作坊,显然也和华纳兄弟梦工厂迪士尼什么的没法比啊。诚然从中看出差距是正常的,但国人也不必自卑,躁进的思想尤其要不得,还是慢慢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吧。
唯一觉得可能值得一提的地方在配音:英文版的配音当然很完美,但近些年很多译制片都被中文配音给毁了,或者是因为演员的水准问题,或者是因为声道没有分开的缘故,声音忽大忽小,惨不忍睹。直接导致沙子无限怀念早期那些黑白的译制片和中央台制作的那些日韩电视剧来,与其因为配音的缘故在电影院受折磨,还不如在家看原版的舒服。好在《功夫熊猫》连配音这一点都让沙子很满意,中文配音从声优到台词显然都是经过悉心处理的,台词中还特地加入了一些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词汇。更出乎意料的是,万达影城居然同时中英两个语言版本都在上映,如果不是心疼银子,沙子真想两个版本都现场体验一下。
说来说去,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东拉西扯了一大堆,既没有批评的意见,要表扬的优点又都是大家一望而知的,不再画蛇添足的啰嗦不止了。反正和阿宝肯定也只是暂别而已,或许下次再看的时候,有更多的话要说也不一定啊。
再见!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