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使用美元交易、使用美国的邮箱,都能成为美国采取行动的理由。
作为华为事件的引子,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的新闻在国内乃至全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只有在一口气读完弗雷德里克 · 皮耶鲁齐的这本《美国陷阱》后,才能对当事人真实的处境多一分感同身受。而对于曾为阿尔斯通高管的皮耶鲁奇来说,在自身的这一灾难性事件背后,是美国针对阿尔斯通这一能源巨头的一场更大的阴谋。简而言之,美国利用其全球范围内的巨大优势,对所有竞争对手都给予了严苛而残酷的打击。华为事件并不是个体,而是美国霸权下一个普遍存在的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应该何去何从,这本《美国陷阱》从具体当事人角度的描写,应该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借鉴。
皮耶鲁齐从纽约肯尼迪机场开始回忆自己的经历,他如何在国际中转区就被联邦探员拷起来带走,如何在看守所度过第一个以及之后若干个夜晚。对于没有丧失过自由的大部分人来说,对于”失去自由的牢狱生活“仅仅是个概念,只是停留在大部分影视作品中。但影视剧中所表现出来的场景,在观看时我们往往会打上”距离现实生活太远“的标签而没有代入感。直到像皮耶鲁齐这样一夜之间从法国最大的跨国型公司高管沦为阶下囚的时候,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现实感。他对美国的监狱生活做了详细的描述,比如要穿着底裤(防止被侵犯)洗冷水澡(没有热水),比如在私营的看守所(以盈利为目的)任何物品都要收费,因此在没有资金汇入的时候连喝到冰水(唯一可以饮用的)都因为买不到塑料杯而成为奢望,比如与室友相处避免麻烦的原则,诸如此类。都是在文学作品中无法呈现但非常切身的细节。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当自由被剥夺之后,要生存下去,口碑与人品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他也写到在第二次在另外的地方服刑时,是第一次入狱时的狱友介绍的保护人给自己提供了安全与保护。在经历了这样人生的起伏之后,皮耶鲁齐与其他人一样,对人生冷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迫不及待要与自己撇清关系,当作弃子对待的原公司阿尔斯通的冷漠,和亲人与朋友带来的温暖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他提到了年迈的父母,肯用房屋来提供担保以便申请保释的两位美国朋友,以及其他那些能够雪中送炭的人们,我想,对于与皮耶鲁齐境遇相似的人而言,任何这样哪怕微不足道的温暖都是他们抵御人生寒冬的力量。
与个人的境遇相比,《美国陷阱》所反映的关于美国霸权主义的问题,或许对我们更有借鉴意义。从这本书中,我第一次得知美国有《反海外腐败法》这样赋予自己全球执法权的法律,在这部法律中,规定如果一个组织“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使用美元交易、使用美国的邮箱,或者哪怕经由了美国的网络路由服务”,美国就都对其有管辖权。而如果按照这个说法,美国的触角,几乎可以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美国自诩为“世界警察”,在全世界范围内肆无忌惮的动作众所周知,但是能把这样要管理全世界的目标一本正经地写在法律里,可想而知美国人的狂妄与自大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而这样的法律虽然打着全世界反腐的名义,实际上却选择性对本土企业在海外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仅仅用来作为打击竞争对手的武器。
从执法的层面上,“美国联邦调查局会毫不迟疑地设计圈套(钓鱼执法)使公司上钩。”“为了取得指控阿尔斯通的证据,美国司法部运用了多种手段,其中之一就是依靠‘卧底’,那是一名安插在公司核心部门、与调查人员全方位合作的眼线。” 在针对阿尔斯通时如此,可想而知,美国司法部在针对华为、中兴与其他大批海外公司时,也应该是这样的不择手段。而采用这样的手段并非今天才开始,从 1970 年起,美国外国情报顾问委员会就建议:“从今以后,商业监听应该被视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享有与外交、军事和科技监听同等的优先权。随着棱镜门的曝光,美国对全世界无孔不入的监控证据大白于天下,引起全世界的不满与愤慨。但美国人既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与说明,一方面默认了事实,一方面视全世界如无物。如果针对华为的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就可以抓人,那么美国自己监控、窃听全世界这样证据确凿的行为,又该当何罪呢?
在皮耶鲁奇讲述的阿尔斯通的故事中,他本人被美国司法机构作为经济人质扣押,从而整个阿尔斯通施压,迫使法国政府同意了讲本国最大的跨国性能源企业阿尔斯通贱卖给美国的竞争对手通用电气。在对自身案件的调查中,皮耶鲁奇惊奇地发现自己被逮捕、扣押、保释请求、审判、保释驳回、释放等时间线与整个通用电气对阿尔斯通收购的时间线(包括针对潜在的收购者西门子的打击)之间密切关联,从而对整个美国司法体系以及其施加在全世界的不公正产生怀疑。他写道,“他们(美国政府)把一项可能削弱自身企业的法律转变为干涉他国企业、发动经济战的神奇工具。”在今天,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对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进行制裁、对孟晚舟个人采取的非法手段,与皮耶鲁奇笔下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本《美国陷阱》对中国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在结尾部分吗,皮耶鲁奇写道:“面对这样一套倚仗军事实力、司法武器和信息技术的帝国主义逻辑,其他国家没有反抗的余地:要么屈服,要么合作,要么消失。面对美国的这种行径,我们必须放弃幻想,着眼现实。”他又写道:“我们正处于美国“韧实力”的控制下,而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对此,法国政府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政府居然毫无反抗手段,这正常吗?难道我们已经变得如此弱小?忍辱负重、退缩不前难道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除了自身经历的阿尔斯通事件,皮耶鲁奇在书中录入了美国利用自身优势对全世界大型企业进行惩罚的清单,但是直接的罚金就给美国带来了数百亿美元的收入,更不用说在这样背景之下类似阿尔斯通这样被迫贱卖给通用电气带来的潜在的数百倍的利益了。我想,或许正是这样毫无阻力地欺凌全世界(包括自己的欧洲盟友)的经验,让美国产生了一种错觉-—-即中国也会向法国一样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但这一次,美国可能真的低估了我们的勇气与决心。法国之所以屈服,因为其不得不如此,如果没有美国人的配件,法国连戴高乐号航母都无法开出港口,但在中国,“得益于”多年来的限制与封锁,这样的情况并不存在。中国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更有坚持下去的底气。即使付出更大的代价,我想,这一次对美国来说,最终也会是又一场无法取得胜利的朝鲜战争。
愿自由与和平之光笼罩大地。